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中心 > 研究院动态 研究院动态

【节气养生】立夏:一谚一食,品读夏日民俗养生智慧

时间:2025-05-06 10:03   作者:小编 点击:

当草木愈发繁茂,鸟雀开始在枝头萦绕,我们迎来了夏天的第一个节气 —— 立夏。立夏不仅是季节的转换节点,更承载着古人传承千年的养生智慧与民俗文化。在这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时节,让我们透过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谚语、一道道独具特色的美食,探寻立夏时节的养生密码。

一、强身健体:以食为盾,抵御暑热

“立夏吃了蛋,热天不疰夏”,这句耳熟能详的谚语,承载着古人对夏季健康的朴素期盼。立夏时节,人们有煮蛋、挂蛋的习俗,孩童们胸前佩戴着红纸染色的蛋,午后便将其食用。鸡蛋之所以在立夏备受青睐,从中医角度来看,它象征着圆满,具有补气养身的功效。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、卵磷脂等营养成分,能够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,有助于预防夏季常见的倦怠乏力——疰夏现象。

“立夏麦油脂,天天健如虎”,这里的麦油脂指的是以青麦粒制成的条状食物,如上海麦蚕。麦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、维生素和矿物质,具有滋补身体的作用。古人用 “健如虎” 来形容食用麦类食物后的状态,寓意着食用后能让人身体强健、充满活力,这也反映了古人对麦类食物营养价值的深刻认识。

二、尝新祈福:感恩自然,祈愿安康

“立夏尝三新,健康一整年”,这是江南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。“三新” 有着不同的版本,经典版为樱桃、青梅、麦子。此外,还有地三鲜(蚕豆、苋菜、黄瓜或蒜苗)、树三鲜(樱桃、枇杷、杏子或梅子、香椿)、水三鲜(鲥鱼、鲳鱼、黄鱼或海蛳、银鱼)。立夏时节,人们品尝这些当季的新鲜食材,一方面是为了尝新祭祖,感恩大自然的馈赠,另一方面也寄托了祈求丰收与安康的美好愿望。这些新鲜的食物不仅口感鲜美,还富含丰富的营养,能够为身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,满足夏季身体对营养的需求。

三、养生祛病:巧用食材,守护健康

“立夏姜汁落下肚,好运当头不辛苦”,生姜在立夏养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。夏季气候潮湿,人体容易受到寒湿的侵袭,而姜性温,具有驱寒祛湿、助消化的作用。饮用姜汁或姜茶,能够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,增强脾胃功能,预防夏季常见的感冒、肠胃不适等疾病。在立夏这个时节饮用姜茶,不仅是一种习俗,更是古人根据季节特点总结出的养生智慧,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,也能守护身体健康。

四、农事与气候:观天知时,指导农耕

古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,总结出了许多与立夏相关的农事与气候谚语,这些谚语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。“立夏东南风,农人热融融”,意思是立夏时节如果刮东南风,预示着夏季温暖多雨,这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,农民们会因为丰收有望而感到喜悦。“立夏无雨,三伏热”,则是说如果立夏这一天不下雨,那么夏季可能会出现干旱炎热的天气,需要提前做好防暑抗旱的准备。这些谚语是古人智慧的结晶,即使在现代,对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。

五、地域特色:一方水土,一味风情

不同地区在立夏时节有着各具特色的饮食习俗,这些习俗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特色。闽南地区有 “立夏吃虾面,发达又吉祥” 的说法,“虾” 与 “夏” 谐音,用红糟或海虾入面,红色象征着红火,寓意着生活兴旺、吉祥如意。温州人在立夏时喜欢 “食春笋”,他们认为春笋寓意着脚骨强健,吃了之后能健步如飞奔,体现了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祝愿。赣东北的 “立夏吃立夏粿 ”,用米制品搭配春季蔬菜,象征着春收的富实和一年的丰收,表达了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。

立夏,不仅仅是一个节气,更是古人智慧的凝结,是民俗文化的传承。这些流传至今的谚语和习俗,为我们的饮食提供了指导,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对健康、丰收与平安的朴素期盼。在现代生活中,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民俗养生智慧,合理安排饮食,顺应季节变化,让身体在夏日里保持健康与活力,同时也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得以延续和传承。



北京众道古方中医研究院
电话:010-80826810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造甲街南里11号楼11-3幢1层20092号
版权所有:北京众道古方中医研究院
备案号:京ICP备18023685号-1